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喉疳

喉疳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八。①为疳生于咽喉。多由外受风热,热灼肺阴,咽喉失养而发;胃经蕴热,或过食膏粱厚味,火热上攻咽喉所致;《焦氏喉科枕秘》:“此症受风热,或食炙博受毒而起。老者难愈、少者易痊。”杨梅结毒未尽,潜伏血脉之中,其毒结咽喉而成;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喉科秘旨》卷上:“此症肾虚火旺,沸腾上部而发。”症见初觉咽嗌干燥、如毛草常刺喉中,或似异物塞喉,潮红疼痛,继之则疼痛增剧,腐溃,喉间上腭有黄白红点,多少大小不等,大如赤豆,小如芥子,四周绕似红晕,日久则腐烂,色灰白或色紫,腐衣叠若虾皮,腐臭、声音嘶哑,哕出甜涎,身发寒热。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喉疳初觉阴虚成,嗌干刺痛色淡红,肾火炎上金受克,破烂失音臭腐疼。”治法:属风热者,宜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属胃热者,宜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属杨梅结毒者,宜解毒祛腐。用五宝散、或搜风解毒汤。属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本病类今之奋森氏咽峡炎、咽部梅毒等。②《洞天奥旨》卷十二:“喉疳之疮,即双蛾之症也。”参见喉蛾条。

猜你喜欢

  • 顾焉文

    【介绍】:见顾元交条。

  • 斩蛇剑

    见《广东中草药》。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 脉要图注详解

    见脉要图注条。

  • 滋补

    用滋养强壮、浓郁厚味的药物如熟地、山萸肉、兔丝子、枸杞子、龟胶、鹿胶等填补肾阴的治法。参见补阴条。

  • 赵养葵

    【介绍】:见赵献可条。

  • 肺气不利

    指肺气肃降和通调水道的功能障碍的病机。肺主一身之气而通调水道,如由于某种因素引起肺气不利,除出现咳嗽鼻塞气逆症状外,还可影响水液的运行和输布,致小便不利,出现浮肿、喘咳等。治须溯本寻源,结合利气、降气

  • 伤寒喘

    病证名。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论曰,伤寒喘其证不一。有邪气在表,表未解,无汗而喘者;有邪气在里,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者;有潮热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古人治之,亦各求其本。

  • 新镌医论

    见肯堂医论条。

  • 方丞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掌管医方。

  • 足踵

    出《类经图翼》。位置同女膝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