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症全科紫珍集》卷上方。牛蒡子、天花粉、白术、炒栀子、葛根各一钱,甘草、升麻各五分,生地黄二钱,连翘、黄芩、青皮、防风各八分,黄连四分,桔梗一钱二分,玄参一钱五分。水煎,食后服。治酒食热毒郁于喉间,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病证名。五噎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其症气上鬲,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攻背疼痛等。治用五噎散等。参五噎、噎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湿热郁结,上攻于耳所致。症见耳轮生疮,赤烂难敛,此愈彼发,缠绵难愈。治宜清热除湿、消肿解毒。治疗参见旋耳疮、月蚀疮等条。
经穴别名。《素问·骨空论》:“巅上一,灸之。”王冰注指百会穴。后《针灸聚英》等作百会穴别名。见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BL6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关梁。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郄穴。位于足外踝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处。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并有足底外侧动、静脉通过。主治头痛,眩晕,
舌的边缘。属肝胆。色赤为肝胆有热,有瘀点多主内有蓄瘀。
古代医疗教学职称。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系专门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官阶从七品下。
病证名。指经闭上逆,两目赤肿。《张氏医通》卷八:“女人逆经,血灌瞳神,满眼赤涩者,乃血热经闭,过期不行,则血逆行于上。如有胬肉,切不可钩割,只用四物加行气破血通经药,经行则血翳自退,势甚,必加酒大黄下
指和用太阳能作为热源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法有二:①将艾绒平铺腹部,在日光下暴晒(见《夷坚志》卷十九),适用于虚寒性疾病。②利用凸透镜集聚阳光照射穴位,故又称透镜灸。适用于治疗疟疾,牙痛等。使用本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