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狗咬伤。出《五十二病方》。伤处皮肉破裂,血流不止、疼痛、肿胀。如失治,易溃流脓血。《五十二病方》治疗用热熨、用酒冲洗伤口。今临床多先清洁伤口,次以葱白煎汤洗之;或用醋和石灰外敷;或掺花蕊石散,
又称滋阴、育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如心阴虚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质嫩红、苔少,脉细弱而数等症,用补心丹;肝阴虚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耳聋、麻木、震颤、夜盲、舌干红少津,苔少,脉弦细
见《中药志》。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否,同痞;隔,阻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天气否隔,寒风晓暮。”病机上,通常多指气机阻滞。
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古人认为疮疡痒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凡肿疡初起,皮肤作痒者,为风热相搏;②溃后作痒者,轻由脓沤,甚则由疮口感受风邪;③抓破之后作痒有津水者,是脾湿,津血者是脾燥;④将敛作痒者,气
【介绍】:清代医家。广东人。撰《跌打新书》2卷,主要记述跌打损伤之查症、诊脉、用药经验、辨伤及擒拿手法等,并附经验方。
背的侧部,相当于肩胛下至第十二肋间部位的总称。
①清凉、清冷。《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足清也。”②清寒之病;清邪,即雾露之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伤寒论·辨脉法》:“清邪中上,名曰洁也。”③澄清。与浑相对。《伤寒
脉象之一。脉来急促有力而呈不规则间歇。《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主阳盛热实,血气痰食停滞,亦主肿痛。《脉诀刊误》:“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阳盛则促,脉疾而时止,……虽有止,非死脉也
腹前壁的肌肉和筋膜。《千金翼方·妇人》:“有伏虫胪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