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山西中草药》。为五灵脂之简称,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千针万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针灸集成》。即足三里,见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无花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气机郁结不舒所致的吐血。《医贯·血症论》:“但郁之一字,不但怒为郁,忧为郁,怒与忧固其一也。若其人素有阴虚火证,外为风寒暑湿所感,皮毛闭塞即为郁。郁则火不得泄,血随火而妄行。郁于经络,则从鼻
见《闽东本草》。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呃声响亮,强而有力,脉象滑大。多属胃实有火、痰湿阻滞。可见于伤食、胃神经官能症、急性胃炎等疾病。宜和胃降逆,兼清胃火或化痰湿。
指舌下静脉丛及系带。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下紫筋为舌系,下通于肾。”
见医药丛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