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金匮要略心典条。
见《本草纲目》。为梨之别名,详该条。
皮肤纹理细致。《灵枢·卫气失常》:“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病名。见《宣明论方》卷十。又称鹜溏、鸭溏、鹜泻。《医宗必读·泄泻》:“鹜泄,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澄沏清冷,小便青白,附子理中汤。”参见寒泄条。
水肿之一。亦称风水。多由脾肾气虚,汗出当风所致。《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夫风水肿者,由脾肾气虚弱所为也。肾劳则虚,虚则汗出,汗出当风,风气内入,还客于肾,脾虚又不能制于水,故水散溢皮肤,又与风湿相搏
【介绍】:见程门雪条。
病证名,即小儿小便出血。多由胎热结于下焦,损伤阴络,血热妄行,下渗膀胱所致。《证治准绳·幼科》:“溺血者,盖心主血,血与小肠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经络,循环脏腑,若热聚膀胱,血渗入脬,故小便血出也。”又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太阳络脉,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腹结,见该条。
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下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