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为猪苓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气候寒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凉反至……火气遂抑。”
见《安徽中草药》。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跗阳条。
书名。1卷。原题清·陈平伯撰。刊于1809年。本书前述温热病大意,次为风温证条例,论述风温诸证证治,介绍其立法及具体方药,逐条予以辨注分析,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后列湿温证条例,内容与《湿热条辨》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虫扰所致的心痛。《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六:“论曰,诸虫在人身中,若府藏平调,则自安其所,若藏气虚弱,或因食肥甘过度,致动肠胃间诸虫,其虫往来上攻于心络,则令人心痛。痛
【介绍】:清代医家。字东白,号梅山。浙江绍兴人。长于儿科,尤专于痘疹。认为王肯堂之《幼科证治准绳》博而太繁,学者难于检阅,遂据之于1701年撮其要而编成《痘疹要略》一书。论治注重辨别证之虚实和小儿禀赋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成》。即肩髃。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