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埋植疗法

埋植疗法

又称埋藏疗法。是指在穴位皮下埋留异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埋留羊肠线或药物者,又可特称为“埋线疗法”或“埋药疗法”。临床操作时,首先选择经过灭菌处理的异物,对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如施行埋线,可以外科缝皮针或腰椎穿刺针进行,应注意将线完全埋入皮下,线端不可露出皮肤。如埋植钢圈或药物,则需将皮肤作一0.5~1厘米的切口,割除少量脂肪组织后,埋入钢圈或药物,缝合皮肤,包敷固定。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术后如有局部疼痛、低热、疲乏、全身不适等反应时,一般无需处理,可自行消失。如有感染或反应过重,则应另行处理。每20~30天埋留一次。本法适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肠胃炎,癫痫腰腿痛,关节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猜你喜欢

  • 癖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气水饮停滞结聚成癖,因热气相搏,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名为癖黄。”《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治癖黄用半夏散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 白竻根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 白蒺藜

    出《药性论》。即刺蒺藜,详该条。

  • 大凉

    指气候寒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凉反至……火气遂抑。”

  • 秋兰

    出《本草衍义》。为建兰花之别名。详该条。

  • 肝阴虚

    又称肝阴不足。由慢性耗损或血不养肝所致,也可因肾精不足而致肝肾阴虚。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眼干、夜盲、烦躁失眠、经闭、经少等症。治疗以养肝阴或滋养肝肾为主。因肝阴虚而不能潜阳,每引致肝阳上亢或

  • 溢阳

    阳气亢疡之极而泛溢的脉象。《灵枢·终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参见外格条。

  • 脏腑图说症治要言合璧

    书名。又名《中西医粹》清·罗定昌撰于1882年。3卷。上、中卷为脏腑论说及图解。立论以易理来配合六脏六腑的部位与功能。附录王清任《改正脏腑图》及西医解剖图。下卷为十二经病证治法。

  • 餐泄

    病名。又称迴风。多因湿兼风邪,清气不升所致。《证治准绳·杂病》:“戴云,餐泄者,水谷不化而完出,湿兼风也。”《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餐泄者,《史记》名回(迴)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风邪干胃,木来贼

  • 白云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