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感受外邪而致的咳嗽。《医宗必读·咳嗽》:“总其纲领,不过内伤外感而已。风寒暑湿伤其外,则先中于皮毛,皮毛为肺之合,肺邪不解,他经亦病,此自肺而后传于诸脏也。”《医门法律》卷五:“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其表现为起病较急,声盛而浊,并有外感其它症候,如寒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痒等。多属实证。治宜祛邪宣肺为主。由于外邪性质和兼感的不同,有伤风咳嗽伤寒咳嗽伤热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伤湿咳嗽风寒咳嗽冷热嗽时气咳嗽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野山参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人参之野生者,详人参条。

  • 屈肘仰掌位

    针灸体位名。见坐位条。

  • 口眼斜外障

    病证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风牵斜。详该条。

  • 水侧耳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肫草之别名,详该条。

  • 吓痈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赫痈。指生于脐上三寸建里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 氂针

    针身细长,针尖微钝,形如牛麓的针具。《灵枢·九针论》:“员利针,取法于氂针。”

  • 开法

    推拿手法名。①即拇指平推法。参见平推法及开天门条。②见《类经·针刺类》。即对屈曲痉挛,活动不利的肢体关节施以对抗性用力拉开活动的手法。如活动腕关节,名开腕缝。

  • 蜡树皮

    见《中药志》。为秦皮之别名,详该条。

  • 宿哮

    病证名。《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宿哮沉痼者,摄肾真,肾气丸加减。”《临证指南医案·哮》:“宿哮,……病发投以搜逐,而病去必当养正。”病时用葶苈大枣汤或皂荚丸。参见哮证、冷哮、热哮条。

  • 刘紫谷

    【介绍】:参见刘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