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医说
见理瀹骈文条。
见理瀹骈文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溽,湿润。即暑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司天……四之气,溽暑至。”参暑湿条。
①丛书名。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明·薛己等撰,吴琯辑。初刊于明·万历年间。本书系薛己及其父薛铠所撰集校注的医书24种合刊而成。其中薛己所撰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心法》、《外科枢要》、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咳嗽》。即早晨嗽。详该条。
书名。见《崇文总目》。1卷,已佚。
病名。指肉痿。《医宗必读·痿》:“脾痿者,肉痿也。”详肉痿条。
简称格阳。指体内阴寒过盛,阳气被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证候。临床常见某些寒证,因阴寒过盛于内,反而外见浮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等假热症状。但病人身虽热,却反而喜盖衣被;口虽渴而饮水不多,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不容之别名,详该条。
与囟、通。《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反上行,头项颤顶脑户中痛。”详囟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