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虚不固,开合失职;气血虚弱,气不能约束或产伤膀胱所致。症见尿遗下不禁。肾虚不固者,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治宜益肾固摄,方用肾气丸合桑螵蛸散;气血虚弱者,兼见倦怠乏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载:“上纪者,胃脘也。”王冰注:“谓中脘也。”后《类经图翼》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见该条。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古病名。①指心积症。《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难经·五十四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治宜伏梁丸等方。参心
经穴名。代号SP20。《针灸甲乙经》原名周营。《备急千金要方》名周荣。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二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6寸处。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二肋间动、静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大黄瓜(黄色者,去瓤)一个,大黄(湿纸裹、煨至纸焦)、胡黄连、柴胡、鳖甲(醋炙黄)、芦荟、青皮、黄柏各等分。除黄瓜外为末,将黄瓜割开顶,填入药末至满,盖口敷定,慢火煨熟,面糊为
病名。王肯堂《胤产全书》:“产后儿枕块痛俗名血块痛,宜服三圣散(当归一两,延胡索、桂心各三钱为末,每服三钱,童便或热酒调下)。”详儿枕痛条。
出《经效产宝》。①病名。亦名数堕胎。指连续发生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者。即习惯性流产。多因气虚、肾虚、血热、外伤等以致屡孕屡坠。治疗参见气虚滑胎、肾虚滑胎等各条。②治法。指用药使胎滑易产。《经效产宝》用诃
出《保婴撮要》卷十二。即疔疮。见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患处皮肤上起小水疱,淡红而痛,五七成群,状如蜘蛛,故名。治疗参见缠腰火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