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玉函经条。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证名。《症因脉治》卷一:“腋痛者,在两胁之上,奶旁外侧,痛连缺盆,肺经症也。若在腋之下,原是胁痛,而非腋痛。”致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多因风寒、燥热等邪侵肺所致;内伤多因郁怒伤肝、积热熏肺或肾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土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运气术语。同岁会。出《素问·六微旨大论》。详岁会条。
见《闽东本草》。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朱栋隆条。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赤瓟,详该条。
证名。见《神农本草经》卷三。一般日间痛属阳,夜间痛属阴。痛而烦闷为气实,痛而恶寒为气虚。隐隐而痛,时作时止,为阴虚火动痛如针刺,持续无间,为火邪有余。痛而干涩不适,为津液耗损或水亏血虚;赤痛而多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