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局方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条。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钩藤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位于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出《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隐疹,详该条。
即妊娠。《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又名眼系、目本。眼球内连于脑的脉络。相当于视神经等。《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灵枢·经脉》:“心手少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桑椹,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①阳明为二阳,厥阴为一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一阴,阳明主病。”王冰注:“一阴厥阴,肝木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②刺寒厥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
又名《眼科统秘》。1卷。清代作品。撰人、撰年均不详。书中简略记载了若干眼科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本书收入《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