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集注》。即珍珠,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多由气郁、湿痰及瘀血凝滞而成。症为颈部肿块,凹凸不平,坚硬不移。可伴有易怒多汗,胸闷心悸;后期可有气管、食道、声带受压症状。治宜化痰开郁,行气软坚,用海藻玉壶汤,外用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见《常用中草药配方》。为紫葳茎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水气内停所致的咳嗽。《儒门事亲》卷三:“喘咳者,水气并于阳明,亦湿咳也;风水,不能正偃则咳,亦湿咳也;肾气腹大胫肿,喘咳身重,亦湿咳也。”可用五苓散、桂苓甘露散、白术丸,三花神佑丸等方。参
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①《灵枢·九针》:“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②《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素问·至真要大论》“先走”作“先入”,其义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成》。即肩髃。见该条。
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络俞,见血而止。”
病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