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即芋头花,详该条。
见《甘肃中草药手册》。为补血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噤风。详该条。
书名。明·陶华撰于1445年。1卷。本书主要是根据痈疽等病证及其若干兼证制定内服和外用方共70余首以供临床参考。后薛己将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中,并附按语。
见《四川中药志》。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土栗。详该条。
中风证候中经、中络的统称。见《寿世保元》。病在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但见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与中脏腑相对而言,病情较轻。参见中经、中络条。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该条。
五行学说内容之一。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类经》注:“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盖阴阳五行之道,亢极则乖,而强弱相残矣。故凡有偏盛,必有偏衰。使强无所制,则强者愈强,
即独活寄生汤作蜜丸。治证同。见独活寄生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