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油桐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半产即小产。指由于小产造成的胞衣不下。参见胞衣不下条。
病证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炸腮、含腮疮、蛤蟆瘟。临床以发病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见
郁证之一,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因风邪侵袭,郁而不散所致。症见头痛目胀,项背拘急,鼻塞身重,皮膜顽麻,瘾疹瘙痒,或恶寒壮热。《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风邪袭人而郁,头痛目胀,鼻塞声重者是。”治宜疏散
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即臂臑。见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三。即舒筋散,见该条。
指足位分娩。《张氏医通》卷十:“用力太早。儿不能自顺。只一直下,先露其足。谓之倒生。”详倒产条。
【介绍】:见陈元赟条。
【介绍】:见胡宪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