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20卷,附1卷。日人野谦亨撰,成书于1683年。汇辑张仲景以下历代医家,及日本汉方医家名方2000余首。按症详分为120门。每症辨寒热虚实、气血痰郁、脏腑经络,均用韵语概括要领。每方注明出处、功
书名。陈景岐编,刊于1934年。本书摘录《内经》和历代各家学说,分门别类汇辑而成。计有《诊脉入门》、《辨舌入门》、《药性入门》、《汤头入门》、《内经入门》、《金匮入门》、《伤寒入门》、《温病入门》、《
①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通光散之别名。②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萝藦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指稍劳即出汗。多因脾虚气弱,以致稍劳即汗出淋漓。治宜补中益气汤加减。
【介绍】:春秋时秦国名医。据《左传》记载,晋侯有病,先召巫来医治,无效。后来求医于秦,秦王派医缓为晋侯治病。医缓指出病在“膏之上、肓之下”,病重不治。后世以“病入膏肓”形容不可救药的病态或疾病,即源于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朱砂(以绢盛,线悬箸上,同升麻、麻黄、紫草、连翘四味,用新汲水入砂锅内,桑柴火煮一昼夜,取出朱砂研细)二钱,麻黄(连根节,蜜酒炙)八分,蝉蜕(去翅足)、蟾酥各三分,紫草(酒洗)、
病名。指疟发于足少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塞牖而处,其病难已。”治宜先用人参白虎汤,次用鳖甲牛膝汤等方。参见三阴经疟条。
①见《浙江民间草药》。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②见《广西中药志》。为白花蛇舌草之简称。③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瓶尔小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奇效良方·秘结门》:“寒秘者,年高肠冷,及痃癖、冷气结滞,大便秘结。”即冷秘。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水团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