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指患乳蛾而舌紫胀。《疮疡经验全书》卷一:“此症为因心经热毒,或因酒后温床厚被,以致热气攻于心经,故生单蛾及舌胀而紫,吐出风痰。急用三棱针刺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及刺乳蛾俱被出血痰。”治宜清心解毒、
针刺手法名。《金针赋》:“抽添之诀,瘫痪疮癞,取其要穴,使九阳得气,提按搜寻,大要运气周遍,扶针直插,复向下纳,回阳倒阴。”指针刺入穴后,先行九阳之数,得气后,将针或进或退,使气到病所。
书名。20卷(其中卷16明代即亡佚,实存19卷)。宋·郭雍撰于1181年。作者鉴于当时所见《伤寒论》已有残缺,遂取《千金方》、《类证活人书》以及庞安时、常器之等诸家学说,参合个人见解作为补充,故题名“
推拿方法。即提痧。《急救痧证全集》卷上:“扯痧法(即提痧):南方秋夏,痧症最多。曾见人卒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人迎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
又称将瘟舌。舌红赤、光艳无苔,在温病多属营分热盛,在杂病多属阴虚火旺。参见舌红、舌绛条。
病名。一名痰咳。指痰盛致嗽。见《济生方·咳嗽》。《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痰嗽,嗽动便有痰声,痰出即嗽止也。其脉浮滑,必兼胸膈满,痰涎多,或寒热交作,面浮如盘。缘湿痰在胃,上干于肺也。宜半瓜丸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憺漪,又字右之。浙江钱塘人。长于妇、儿科,推崇明代医家武之望所著之《济阴纲目》一书,并对之加以笺释重订,于1665年(康熙四年)刻行。又编纂有《保生碎事》一卷(
见《湖南药物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出《经效产宝》。①病名。亦名数堕胎。指连续发生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者。即习惯性流产。多因气虚、肾虚、血热、外伤等以致屡孕屡坠。治疗参见气虚滑胎、肾虚滑胎等各条。②治法。指用药使胎滑易产。《经效产宝》用诃
书名。①清·熊芴撰于1821年。1卷。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并附医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②吴锡璜撰。1册。阐述了吴氏对中风病病因和症候的认识,并介绍了各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