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见《类证治裁》卷二。即五味子汤第一方。见五味子汤条。
医经著作。不分卷。张骐(先识)辑校。作者参校吕广以来五十余家注本而予厘定成书。《难经》正文书于版心,张氏校注书于天部。俾秩序井然,不相杂揉。篇首捃摭吕广等五十余家注本之目而曰《难经》题名,可资稽考。1
见《天宝本草》。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
即湿热下注。见该条。
治疗胃阴不足的方法。临床用于饥而少食、脘腹不舒、口干唇燥、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胃阴虚证候。常用方如益胃汤。常用药如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药。
舌苔白滑如积粉,舌尖边色紫绛的舌象。为秽湿内阻,热邪遏伏之候。见于湿热疫证,邪在膜原,治宜开泄透解(见《外感温热篇》)。
见《中草药资料》。为牛马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额疽发生在左右额角者。见该条。
脉学著作。全称《云岐子七表八里九道脉诀论并治法》。金元·张璧撰。撰年不详。此书参考《内经》、《脉经》、仲景脉法理论,结合后世有关论述及其家传脉学,分述七表八里九道脉主病及方治,颇多个人见识。后辑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