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同母。即母指。①手大指。《灵枢·五色》:“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②足大趾。《素问·骨空论》:“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
出《名医别录》。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灵枢·热病》。亦作瘛疭或痸疭,又称抽搐、搐搦、抽风等。指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伤寒明理论》卷三:“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
【介绍】:见罗国纲条。
病名。见《医学入门》。俗称琉璃胎。指孕至五、六个月,胎体渐长,由于脾肾阳虚,运化输布失职,以致水湿泛溢,流于四末。症见两足浮肿,遍及下肢,渐至周身,头面俱肿,小便短少。脾虚者,兼见倦怠无力,脘腹胀闷,
见《四川中药志》。即香加皮。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挽救亡阳的治法。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指月经。宋·齐仲甫《女科百问》十三问:“经脉来时,俗称为红脉。”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