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按摩经
见针灸大成条。
见针灸大成条。
藏于骨腔中的髓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身之骨髓。”参见髓条。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胞衣不下,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①泛指小腿。②胫骨。
研制方。见《新编中成药手册》。续断、补骨脂、制附子、熟地黄、淫羊藿、骨碎补、独活、桂枝、赤芍、白芍、牛膝、苍术、威灵仙、知母、防风、伸筋草、麻黄、松节、穿山甲(炙)、虎骨(炙)。冲剂,每服10~20克
即补肾阴。详该条。
证名。指两侧胁肋下疼痛。多由气滞痰凝瘀阻所致。亦可见于肝咳。《素问·咳论》:“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详胁痛、胁下痛各条。
见天元玉册条。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
指下眼睑。见目弦条。
医论著作。又名《医学课儿策》。清·高鼎汾撰于1843年。全书采用问答体裁,每一问答论一病症。共15题。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温、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从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