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黄病

小儿黄病

病名。《太平圣惠方》:“夫小儿黄病者,是热入于脾胃,热气蕴结,与谷气相搏,蒸发于外,故皮肤悉黄,眼赤黄也。脾与胃合,俱象于土,候于肌肉,其色黄,故脾胃内热,即蒸发于外,令肌肤黄也。”《幼幼集成》谓小儿黄病,湿热发黄者少,脾虚发黄者多。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治宜茵陈五苓散,去其湿热,黄稍退,即速健脾。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唇白舌淡,口不渴,身不热,夜无烦热小便不涩,不可认为湿热而分利之,速救脾胃,宜用四君子汤加减为治。

猜你喜欢

  • 四色断痫丸

    《幼科发挥》卷一方。黄连五钱,朱砂二钱半,胆南星一钱,甘遂三分。为末,粟米糊与猪心血杵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灯心煎汤送下,日一、夜三服。治小儿发搐,日久不愈,一月一发,或一月再发,病成痫者。

  • 小升丹

    《疡医大全》卷七方,又名三仙丹。水银一两,明矾、火硝各一两二钱。为末,入锅内,用瓷碗一具(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以防碗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捻挤定,碗底用泥封固,炭火炼制,约三炷香,停火候冷,刮下碗内药

  • 牛刺犁

    见《湖南药物志》。为苦芙之别名,详该条。

  • 如银翳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

  • 官能

    《灵枢经》篇名。官,各守其职;官能,是根据各人的才能,量材取用。本篇指出,培养医生要根据各人的能力和特长,分别传授不同的技术,使之发挥其才能,故名,还论述用针的道理,必须明确脏腑、经络、气血、阴阳、表

  • 掌禹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地理学家,兼通医药。字唐卿。许州郾城(今河南郾城)人。仁宗时任光禄卿直秘阁。1057年(嘉祐二年)奉命与林亿、苏颂、张洞等以《开宝本草》为蓝本,参校诸家本草校正补注本草

  • 断(yǐn)

    见《千金要方·论证》。同龈。详牙龈条。

  • 目晨昏

    病证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目中常早晨昏。详该条。

  • 哺乳疳

    病证名。由哺乳失宜而成的疳疾。小儿长期缺乏营养,或乳食伤脾,均能导致脾胃积热,灼损津液而形成本病。症见形体消瘦,毛发痿黄易脱,面色黄黯,腹部胀大,时有潮热,皮肤松弛,囟门低凹,头骨不合等症。治宜健脾利

  • 丝瓜壳

    见《分类草药性》。即丝瓜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