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发初从臂起,色正赤转变为黑色,而见骨者。治宜以蒜捣烂厚敷患处。余治法见丹毒及附骨疽条。
古病名。亦称脾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脾发生的证候。《太平圣惠方·治脾脏中风诸方》:“夫脾气虚弱,肌肉不实,则腠理开疏,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则令身体怠惰,多汗恶风,舌本强直,言语謇涩,口面僻,肌肤不仁
指透穴而刺,即一针多穴的刺法。又称透针法、透刺法。其法为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如地仓透颊车,条口透承山,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等。本法为窦汉卿所创。在王国瑞撰的《扁鹊神应针
出《南方草木状》。为榼藤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肖山竹林寺妇科》。即乳汁不行。详该条。
即蔽心骨。详鸠尾骨条。
同舟楫之剂。详该条。
指鼻中隔。实际由三骨组成,即鼻软骨、筛骨正中板、犂骨。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鬼灯笼,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螳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