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藕节,详该条。
病名。系指口角生疮干裂。多由脾经积热所致。常为干疮,生于口角,开口则燥痛异常,遇风则裂,并微有清血。治宜清泻脾热,可选用干葛、升麻、赤芍、生甘草、黄芩、麻黄、肉桂、生姜、葱白等煎服。外涂卵黄油等脂膏。
推拿手法名。见《诸病源候论·虚劳体痛候》。用指腹压在局部不动,比压法要轻。
出《本草拾遗》。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患者手足热而心情烦躁。见《诸病源候论》卷十八。可见于骨蒸、虚劳等。详手心热、足下热、五心烦热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七。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便秘的一种。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约,约束之意。这里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
①出《尔雅·郭璞注》。即水芹。②出《名医别录》。即旱芹。各详该条。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12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