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马蹄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萝芙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萝芙木之别名,详该条。
治疗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脾虚证候。常用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药;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疏肝药。方用逍遥散之类。或香
证名。指四肢弛软无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多见于中风、痿、痹等症。参见各有关条。
【生卒】:约1190年~?【介绍】:南宋医家。字政卿。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青年时攻读医学并举子业,年长,弃科举专心学医。取《灵枢》、《素问》、《甲乙经》、《难经》及诸家方书脉书用之有验者,撰《察病指
补法之一。补益肾脏的方法。分补肾阴、补肾阳。详各条。
脉象之一。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诀汇辨》:“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多主热邪盛。热病伤阴,阴虚于内,阳盛于外,则脉亦洪,但应指有力。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又称三刺。《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指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左右两
都,防水之堤。指堤防败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溃溃乎若坏都。”
解剖名。指胸骨柄。《伤科汇纂》:“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曲差。见该条。
【生卒】:?~581【介绍】:南北朝至隋代之间医生。丹阳(今江苏镇江)人。北齐名医徐之才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