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论方》卷六方。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各半两,甘草一两。为粗末,加生姜三片,水煎服。治伤寒杂病,内外所伤,腹满咽干,烦渴谵妄,心下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滞;热甚喘咳,闷乱惊
见《不居集》上集卷二十五。即安肾丸第一方,见安肾丸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毛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呷嗽。见《外台秘要》卷九。详呷嗽条。
即脾胃虚寒吐,详该条。参寒吐条。
出《本草纲目》。为紫河车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杨梅疮毒未尽,漫延上冲于咽所致,参见杨梅喉癣条。
【介绍】:见张绍修条。
病证名。指因湿热内结,通降失调所致的腹痛。《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湿热腹痛,按之愈甚,宜升提,利小便。宜升麻、柴胡、防风、葛根、木通、黄连、黄芩、滑石、车前。不愈,微利之,宜加熟大黄,即土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