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羊水。戴武承《女科指南集》:“养胎之水谓之胎浆。”
见《中药志》。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佚名《抄本眼科》。即风火眼。详该条。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九。指阴囊部肿硬。多见于小儿。宜外用地黄散(干地龙研末)生薄荷汁调涂。《婴童百问》:“小儿外肾肿大,茎物通明,牡蛎粉研极细,鸡子清调敷为佳。”参见脱囊、阴肿、疝气条。
病证名。指伤寒邪传厥阴,阴阳消长的一种临床表现。由阴阳胜复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伤寒论条辨》:“厥五日,热亦五日,阴阳胜复无偏
【介绍】:明代医生。乐平(今江西乐平)人。攻医学,曾任职太医院。后于1398年返回原籍。著有《太素脉诀》1卷、《医术》20卷,已佚。
见《药材学》。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络脉,见该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篇》。又称小便频数,详该条。
旃,音毡,zhān。见《药物学大成》。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