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明·黄省曾《种芋法》。即芋头,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兰室秘藏·头痛门》。指头脑不爽利及视物模糊的感觉。《东医宝鉴·外形篇》:“此由风湿热痰涎郁于精明之府,故头目不为清爽。宜川芎丸、防风散、川芎散、沃雪汤、清神养荣汤。”肝阳上亢、气郁等均可引起
病名。见《辨证录》卷十三瘰疬门。即瘰疬。详该条。
五臭之一,腥为金臭,入通于肺,故为肺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类金,……其臭腥。”临床上,病人或其排泄物发出腥臭,或者病人对腥臭有异常的感觉,常是肺病的征象。如肺痈病人常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声喑之症,虽兼五脏,而于心、肝、肾三经为重。又须知其虚实治之,乃为上工。”该书把声喑病因分为:感于风寒,火衰喉痛,喉虚火炎,喉毒溃烂,梅毒喉烂,肺经实火,肝逆,劳瘵,
痧证之一。指暑天感受秽浊所致的痧症。《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暑痧,头眩恶心,自汗如雨,脉洪拍拍,上吐下泻,腹痛或紧或慢。”治宜清暑化浊,用薄荷汤。参见痧条。
见简易备验方条。
证名。小眦红赤有虚有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小眦中生赤脉,渐渐冲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积热。”而《秘传眼科龙木论》又谓:“小眦赤者,心之虚也。”故临症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箕门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