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得配本草》。为黄柏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病名。指发生于耳廓根部的湿疮。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又名月蚀疮,月镟疮。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久则黄水淋漓,湿烂作痒,搔破则津血水,甚者耳后折缝裂开
病名。指牙痛之因于风者。参见牙痛条。
构成口腔的骨骼。如口盖骨、上牙床骨、下牙床骨等。详各条。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载:“眉本二穴。”王冰注:“攒竹穴也。”
即清热开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著作。7卷。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年。本书广泛参考多种针灸文献,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和心得,对针灸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卷1论人体各部分的腧穴,并附图46幅;卷2论针灸法;卷3~7为多种疾病
指针刺时,针体进入组织较浅或仅及皮肤的程度。《灵枢·终始》:“脉虚者,浅刺之。”又“痒者,阳也,浅而刺之。”一般在皮肉浅薄之处或重要脏器附近的穴位,或病变部位较浅,属于热、虚证候,或体质虚弱及感应灵敏
病名。见《郑氏女科真传·胎前杂症》。指妊娠期乳汁自出。即乳泣。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