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循经性疼痛

猜你喜欢

  • 脾虚身肿

    病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脾虚身肿之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语言懒怯,常肿常退,此脾虚肿之症也。脾虚身肿之因,大病后,久泻后,脾土之真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不能运化水谷,则诸

  • 胆衡

    古病名。衡通横。《小儿药证直诀·钱仲阳传》:“又乳妇因大恐而病,病虽愈,目张不得瞑,人不能晓,以问乙(钱仲阳名乙),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则愈,所以然者,目系内连肝胆,恐则气结,胆衡不下,惟郁李去结

  • 四总穴

    明代以前针灸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个经验穴,即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针灸聚英·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说明头项、面口、肚腹、腰背部的病症,不论是虚实

  • 面积

    病名。指食面类食品过多而成积滞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面积,食面太多,或受寒,或懊憹以致成积,胸胃饱闷也。宜麦芽、莱菔子,方用阿魏丸。”或用莱菔子酒煎服(见《医宗必读》)。参见食积

  • 肝盛

    即肝气盛。详该条。

  • 乌龙摆尾叶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 陈邦贤

    【生卒】:1889~1976【介绍】:现代医史学家。字冶愚,自号红杏老人。江苏镇江人。早年跟随丁福保学医,后专攻中国医学史。于1919年写成我国第一部医史著作《中国医学史》。该书被收入商务印书馆之《中

  • 饮郄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位于胸部第六肋间隙,距前正中线六寸处。主治肠鸣,腹满,胀痛,肋间神经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①(dān)。热邪、热气盛。《素问·脉要精微论》:“瘅成为消中。”《素问·举痛论》:“瘅热焦渴。”②(dǎn)。通疸。黄疽病。《素问·玉机真藏论》:“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

  • 鹘眼凝睛外障

    病证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鹘眼凝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