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主舌

心主舌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临床上,心神健旺则舌动灵活,语言畅利;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心血足则舌色红活;心血虚则舌色暗淡。心的虚实和病变,常可从舌质上反映出来,故有“舌为心之苗”的说法。

猜你喜欢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灸治疗术语。出《灵枢·经脉》。意谓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可以按经取穴治疗。张介宾说:“言本无虚实之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

  • 药丞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是管理药物。

  • 评琴书屋医略

    书名。3卷。清·潘名熊撰于1865年。本书记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常见多发病30余种的证治,内容简要,方治多属自订经验方,颇多可取,并附医案若干。现有《三三医书》本。

  • 肾怯失音

    病证名。出《小儿药证直诀》。指小儿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病后真元亏损,肾脏怯弱而声音低微瘖痖。此外尚可见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症,治宜益精补肾,用地黄丸或补肾地黄丸。

  • 灶心土

    见《本草纲目》。为伏龙肝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至宝丹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厚朴(姜制)、半夏(制)、陈皮、荆芥穗、砂仁各12克,炒苍术、桔梗、黄连、藿香叶、炒麦芽、天花粉、枳壳(麸炒)、甘草、大黄、木通各9克,木香、朱砂、冰片各6克,山楂

  • 训疽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熛疽,见该条。

  • 心阳不足

    即心阳虚。详该条。

  • 洄溪脉学

    书名。原题清·徐灵胎撰。1卷。作者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谿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虽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

  • 华佗夹脊

    经外奇穴名。即夹脊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