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心悬痛

心悬痛

证名。指心痛而兼悬荡感觉者。多因水饮或寒邪内留,气机上逆所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诸逆,该痰饮客气而言。心悬痛,谓如悬物动摇而痛,逆气使然也。桂枝枳实生姜,辛以散逆,苦以泄痞,温以祛寒也。”亦可由邪迫阳气,不得宣畅,壅瘀生热引起。《诸病源候论·心悬急懊痛候》:“其痛悬急懊者,是邪迫于阳气,不得宣畅,壅瘀生热,故心如悬而急烦懊痛也。”参见心痛条。

猜你喜欢

  • 追蚀脓法

    外治法之一。即将化腐药直接用于患处,以代替刀针排脓的方法。《外科理例》卷一:“使毒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当用破头代针之药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脓

  • 水气

    ①古病名。指水肿。《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金匮要略》载有水气病,其中包括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等。②指水饮、痰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

  • 杨珣(xún 询)

    【介绍】:明代医家。陕西人。曾在太医院任职,读医书较多。著有《伤寒撮要》(已佚)、《针灸详说》、《针灸集书》等书。

  • 头软

    五软之一。头为诸阳之会。小儿先天胎禀不足,肾之阳虚髓弱,后天营养不良,脾之清阳不升,故头软不能抬举。治宜温肾补脾,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兼服补肾地黄丸。

  • 头眩偏痛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眩偏痛痧》:“痧气慢者,上升于二阳头面。常觉头眩内热,或半边头痛、心烦不安。宜刮痧,不愈,用清凉之剂治之。”参见痧条。

  • 太阳伤寒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实证。由外感寒邪所致。太阳伤寒的特征是发热,恶寒,无汗,脉紧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虫积经闭

    病证名。见顾膺陀《妇科集》。指因虫积而致经闭者。由于虫积于内,耗血伤阴,以致无血下达而成经闭之症。治宜驱虫为主,继以补血养血。用《妇科集》雄砂丸、万应丸。

  • 钟乳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钟乳石、炮姜、桔梗、茯苓、炮附子、细辛、桂心、人参各一两一分,白术一两,防风、煅牡蛎、天花粉各二两半。为末,每服二大钱,食前温酒调下。治气虚极,皮毛焦,津液不通,力乏,腹胀

  • 晬(zui 醉)时

    即一周时。指一天的某一时辰至次日的同一时辰。《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 仰顶生

    病证名。即产儿额先露。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名仰顶生者,谓额角已露,顶却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