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即理中汤第一方,见理中汤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白木耳,详该条。
①早晚。②通潮汐。《素问·五脏生成》:“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由脾经受邪所致。其症先发潮热、呕吐、黄肿,继之皮肤则现斑块,小如弹石,大如鸡卵,麻木不仁,穿溃成疮,脓液臭秽难闻。相当于瘤型麻风反应。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出《生草药性备要》。为排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目昏,详该条。
见《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即碧天丸,见该条。
腧,通输,有输注的含义;穴,有空隙的意思。泛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文献上还有“气穴”、“孔穴”、“骨空”“穴位”“穴道”等不同名称。腧穴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它能反应各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