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恶气

恶气

①病邪。泛指六淫疫疠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②由于气血阻滞而产生瘀浊的一种病理性产物。《灵枢·水胀》:“癖而内著,恶气乃起。”

猜你喜欢

  • 阳汗

    证名。指热汗。《景岳全书·杂证谟》:“阳汗者,热汗也。……阳证自汗或盗汗者,但察其脉证有火,或夜热烦渴,或便热喜冷之类,皆阳盛阴虚也。宜当归六黄汤为第一,保阴煎亦妙。其或阴分虽有微火而不甚者,宜一阴煎

  • 赛金丹

    书名。2卷。清·蕴真子集。刊于1847年。本书以介绍验方治疗为主。卷上杂论养生、病机、用药、炮制等,并附铜人图;卷下分列风寒、瘟疫、疟疾等多种病症的简易单方。

  • 羊耳朵朵尖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 发作无时疟

    病名。疟疾的一种。因发作无一定时间,故名。《诸病源候论·发作无时疟候》:“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入,邪入则病作。当其时,阴阳相并,随其所胜,故生寒热,故动作皆有早晏者。若腑脏受邪

  • 扫把枝

    见《广西中药志》。为岗松之别名,详该条。

  • 阴寒白喉

    白喉症型之一。见《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卷九。指素禀阳虚,传染阴毒而发的白喉。其症喉间初见白点,继则白块满喉,饭粒可进,惟饮水及咽津则痛甚,身微热,四肢厥逆,脉缓无神,舌苔灰白而滑,宜以破阴助阳为治,用四

  • 足少阴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少阴经别,见该条。

  • 捕虫草

    见《福建中草药》。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 眩运

    病证名。即眩晕。《医碥·眩晕》:“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顾氏医镜》卷十四:“眩运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眩目闭,身转而聋,如立舟车之上。”详眩晕条。

  • 药物剂型之一。用动物的皮、骨、甲、角等加水反复煎熬,浓缩后制成干燥胶块。多用作补养药。如驴皮胶、龟板胶、鹿角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