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即杉木根,详该条。
书名。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丁(疔)肿,灸掌后横纹后指,男左女右,七壮即差,已用得效。丁肿灸法虽多,然此一法甚验,出于意表也。”《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手掌后臂间穴。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等则名
①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白蔹之别名。②见《陕西中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③见《江苏药材志》。为鬼箭羽之别名。④见《分类草药》。为商陆之别名。⑤见《陕西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第三磨牙。详真牙条。
见《白喉忌表抉微》。系治疗白喉病的一种药物分类。“正将”中的次层润药为:天冬、当归、白芍、丹皮、贝母、薄荷、生甘草。“猛将”中的次层润药为:瓜蒌、生栀仁、连翘、川黄柏、马兜铃、兰草根。“次将”中的次层
运气著作。1卷。清·吴谦等编纂。刊于1742年。此书即《医宗金鉴》之卷35。本书将《内经》运气要语编成歌诀,并列图于前,俾学者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全书共绘太虚、阴阳等图24幅,歌诀29章,图下歌后多有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頄;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
病证名。疝证之一。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贪食不节,则势必影响中焦消化功能,因而积久生湿,湿郁生热,以致湿热之气下注,流入阴囊,复被风湿之邪外侵,则成本证。发作时阴囊红肿松弛,常常刺痛,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眼之上胞振跳,常牵及眉际,俗称眼眉跳。详胞轮振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