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廉
见上廉条。
见上廉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香薷之别名。②见《云南中草药》。为绣球防风之别名,各详该条。
《外科真诠》方。连翘、天花粉、赤芍药、金银花、甘草、滑石、车前子、泽泻各等分。水煎服。治外感暑热,头面生石疖。
见《广州植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增补万病回春》卷七方。木鳖子、穿山甲、川乌、甘遂、甘草、当归各八钱,黄丹八两,硇砂三钱,麝香一钱,芦荟、阿魏、硼砂、皮硝、水红花子各五钱。前六味用香油一斤熬成灰,滤去滓,再慢火熬至滴水不散,下黄丹,
肺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诸脏之盖,百脉所朝。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先犯肺。以其不耐寒热,易于受邪,故称娇脏。
【介绍】:元代医生。与孙永贤合著《永类钤方》。
藏药学著作。又译《无垢晶串》。藏音《吉美协称》。清代藏族帝玛尔·丹增彭措著。作者生卒年代待考。全书于1835年完成初稿,1840年正式出版。分上、下两部,前者以偈颂体写成,后者以叙述文体写成。载药22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雷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所载位置与肩柱骨同。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