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呕吐苦水。又称呕胆、呕苦水、吐苦水。《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肝胆受病,胆液外泄,随胃气上逆而出,故呕出苦水。《症因脉治》卷二以呕吐苦水有因外感时邪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卤地菊之别名,详该条。
见《千金翼方》。即蒺藜苗,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即井疽。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紫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鬼灯笼,详该条。
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木疳。详该条。
病证名。《疡科心得集》卷上:“所谓虚火耳痈者,或因肝胆怒火遏郁,或因肾经真阴亏损,相火亢甚而发。”即耳痈之一种。详该条。
儿科著作。5卷。明·万全撰。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主要介绍治疗儿科病的临床经验。卷1~3总论儿科病证的诊断、治法,并附歌赋和望诊图;卷4~5记述胎毒、变蒸、惊风等32类疾病的证治。现有《万密斋医书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