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五味所入。详该条。
即黑锡丹第二方,见黑锡丹条。
病名。《喉科秘诀》卷下:“初起耳下一边肿大,或两边肿,连颈下俱肿痛,身作寒热。此因风热上攻。”治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用普济消毒饮、防风通圣散等加减。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乌药汁七匙,枳壳汁、木香汁各五匙,白芍药汁二十匙,灶心土一钱,炒砂仁三分。将后二味煎汤,冲诸汁服。治食痹,胃痛上支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入即痛,吐出乃止。
见《滇南本草》。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儒门事亲》卷二。即气疝。见该条。
气功著作,相传为吕洞宾撰。本书是敲着八卦爻辞板为节拍演唱的宣传气功基本理论、功法的歌诀。全文可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指出进行气功养生的宜忌,要节制性欲、戒酒色,保持平静愉快的心境。第二部份指出行气功法时,
见《补阙肘后方》。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等篇。指心烦发热,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在外感热病中,属于表证者,为邪热不得外泄;属于里证者,为里实热盛;若大便不通,少腹满而烦者,系燥屎内结所致。内伤杂病中,可见于肝火旺盛、
【介绍】:参见刘默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