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见《金匮要略》。《明堂灸经》曰:“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灸疮形成后,应保持清洁,勤换膏药,防止感染,一般经6~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长频条。
出《新修本草》。即栗子,详该条。
即刺络拔罐法。详该条。
即承气养营汤,见该条。
即邻近选穴法,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著《养生目录》一卷。
出《雷公炮炙论》。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时时欲便,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丹溪心法·痢》:“其或气行血和积少,但虚坐努责,此为无血证。倍用当归身尾,却与生芍药、生地黄、生桃仁佐之,复以陈皮和之,血生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