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振寒

振寒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发冷时全身颤动。有谓系战慄之轻者。《证治准绳·杂病》:“振寒,谓寒而颤振也。”《灵枢·口问》:“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张氏医通·寒热门》:“经言,虚邪中人也,洒洒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见于色,不知其身。又曰,阳明所谓洒洒振寒,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当泻阳也。又曰,阳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振振寒栗,当补阳者也。如六脉弦细而涩,按之空虚,此大寒证,亦伤精气,当温补者也。泻阳,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补阳,黄芪建中汤。若夫真阳虚证,但寒慄耳,不作振也,或兼风寒则振,桂枝加附子汤。”参见战慄条。

猜你喜欢

  • 木香黄连汤

    《奇效良方》卷十三方。木香、黄连、木通、黄柏、枳壳(麸炒)、陈皮各四钱半,大黄三钱。为粗末,分作二帖,水煎,食前服。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 唇口燥裂

    证名。指口唇干燥,甚则裂开的症象。《温疫论·数下亡阴》:“津不到咽,唇口燥烈,缘其人阳脏多火而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营汤。设热渴未除,里证仍在,宜承气养营汤。”多因阴津不足,脾热炽盛所致。治宜养阴

  • 玉饼子

    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即白饼子第一方,见白饼子条。

  • 热呃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咳逆》。又称火呃。因胃火上逆,或痰火郁遏所致。《证治汇补·呃逆》:“火呃,呃声大响,乍发乍止,燥渴便难,脉数有力。”治宜和胃降火。可用安胃饮、小柴胡汤等方。热结便秘者,可用凉膈散

  • 牵推复位法

    正骨手法。适用于肘关节脱位的整复。局麻后患者侧卧,患侧向上,屈曲肩、肘关节,一助手立于患者胸前,双手紧握患腕上部,沿前臂纵轴方向牵拉,医者双手拇指顶住鹰嘴部,余指环勾住肱骨远端,配合助手对抗牵引,如感

  • 米久才旦

    参见舒卡·年姆尼多吉条。

  • 赤龙爪

    见《普济方》。为棘针之别名,详该条。

  • 朱峻明

    【介绍】:见朱光被条。

  • 细叶金鸡尾

    见《湖南药物志》。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 黑脚蕨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乌脚枪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