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十天干各有阴阳所属,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阳干主运气有余,为太过。
见医方一盘珠条。
病证名。又名口疳。“夏季秋热,小儿泄泻,或初愈未愈,满口皆生疳蚀,当有阻塞咽喉致危者。此皆在里湿盛生热,热气蒸灼,津液不生,湿热伤气分。治在上焦,或佐淡渗。世俗常刮西瓜翠衣治疳,取其轻扬渗利也。”(《
病名。又名辛劳喉风。《喉科指掌》卷四:“此症肝肾两虚,发于关内,满喉少有红点,根白不肿,常有血腥气,劳碌即发。”治宜滋养肝肾。可选用六味地黄汤、左归饮等加减;或清咽散加盐水炒元参、知母、生地、丹皮、木
见《陕西中草药》。为土贝母之别名,详该条。
颏的俗称。详颏条。
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备急千金要方》:“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苍朴二陈汤,见该条。
见《本草汇言》。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