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里
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学家。据藏族史料记载,七世纪时应藏王松赞干布的聘请,到西藏传授医学。同时应聘进藏的还有天竺的巴拉达札、大食的嘎列诺。三人各自译出本国医疗系统的医学著作,并联合编著成《无畏的武器》7卷,
病名。发于腋下之无头疽。《灵枢·痈疽》:“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又名腋疽、疚疽,由肝脾二经气血凝滞而成。初起一核,漫肿坚硬,皮色如常。不热不疼,日久将溃始转红色,微热疼痛。初宜内服柴胡清肝汤加乌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乌药顺气汤,见该条。
病证名。见《医碥·眩晕》。又称头风眩运。详该条。
《外科精要》卷上方。干柞叶四两,萱草根、荷叶蒂、甘草节、地榆各一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分二次,早晚服。治痈疽,未成者能消,已成者能溃。
【介绍】:见陈实功条。
稸同蓄。饮食积滞,腹中胀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征代表火运,火运平气之年,无太过与不及,称为正征。
厥证之一。指因蛔而痛厥者。《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
【介绍】:宋代人。著《医鉴后传》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