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羊耳菊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小儿初生偶然作吐,吐量不多,一般不属病态。如果呕吐不止,或者进乳即吐,可由初生拭口不净,秽液内拭(参见生下吐条);或胎前寒热偏盛;或产时外伤等原因所形成。应结合起病缓急,呕吐与哺乳的关
见《四川中药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猪笼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
病名。见《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泛指咽喉多种疾患。《喉科心法》卷上:“考古称喉症,总其名曰喉风。”多因风热搏结于外,火毒炽盛于内,肺失清肃,火动痰生,痰火邪毒停聚咽喉所致。《喉风论》卷上:“无言喉风者
病证名。出《颅囟经》。指疳痢伴有腹痛,痢下白色,或青蓝色粘液的症状。治法见冷毒疳痢条。
见疡医证治准绳条。
证名,出《灵枢·经脉篇》。又称小便频数,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冲阳,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