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针
即折针。见该条。
即折针。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字明叔。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在太学时,曾随名医史载之学习,精通医术,疗效甚高。
【介绍】:见王馥原条。
见《救伤秘旨》。即花蕊石散第二方,见花蕊石散条。
病证名。又名暑产。杨子建《十产论》:“热产者,言盛暑之月,产妇当温凉得宜。热甚,产母则头疼,面赤昏晕。若产室人众,热气蒸逼,亦致前患,名曰血晕。若夏月风凉阴雨,亦当谨避。”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为太医署最高官职,共2人,全面负责太医署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官阶从七品下。
眩晕、抽搐、动摇等风动之证不因于外感风邪者,均属肝风内动。有虚证、实证之分。虚者称为虚风内动,实者称为热盛动风。各详该条。
①出《灵枢·五色》。指反映五脏病变及各种证候的五种病色。参五色主病条。②《灵枢经》篇名。本文以讨论五色主病为主,故名。论述青、黄、赤、白、黑五色分属五脏,而五脏六腑在面部的反映有一定位置,根据面部各个
骨名。即指骨。详该条。
重复或累积。《素问·生气通天论》:“辟积于夏,使人煎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