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用晦
【介绍】:
见方炯条。
【介绍】:
见方炯条。
见《河北药材》。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脉象之一。一息四至,来去怠缓。若脉来和缓均匀,为平脉;若脉来弛缓松懈为病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脉诀汇辨》:“缓为胃气,不止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伤风,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
出《本草图经》。为商陆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论辨证广注条。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铁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生。籍贯不详。撰有《医苑》1卷,已佚。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崔氏云凡水瘿、气瘿可差,石瘿不可治疗。”指由于水土因素所致的瘿病。参见瘿及有关条。
出《本草拾遗》。即针砂。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