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济解化丸
即大金花丸,见该条。
即大金花丸,见该条。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胡黄连、炒芜荑、黄连各二两,使君子仁一两,麝香(另研)五分,干蝦蟆(酒熬膏)五枚。为末,用膏和丸,麻子大,二至三岁儿,每服五至七丸,三岁以上每服十至十五丸,不拘时人参煎汤送下。
遁的异体字。详遁园医案条。
出《吴普本草》。为雷丸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眼科病证。指白睛赤丝血脉侵入黑睛,影响视力的证候。《审视瑶函》:“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棱骨痛,或脑顶痛,或半边头肿痛是也。治宜温之散之。赤脉翳从下而上者,或从内眦出外者
见《药材学》。为射干之别名,详该条。
痰湿系秽浊之邪。故称。
见《四川中药志》。为枫香寄生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表里同病之一。见《万病回春·伤寒总论》。指肌表营卫和脏腑气血俱见邪实症象者。详实证、表实证、里实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