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疟

暑疟

病名。疟疾之一。①指专受暑邪而得疟者。《证治汇补·疟疾》:“暑疟者,其症大寒,大烦,大喘,大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单热微寒,宜清暑解表。”《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暑疟者,专受暑而得,与凡疟之因暑而反受风寒以成者不同,故但热不寒,或多热,里实不泄,烦渴而呕,肌肉消削。宜益元散香茹饮、小柴胡汤参用之,或加竹沥。”②即瘅疟。见《普济方·诸疟门》。详瘅疟条。③即湿疟,见《症因脉治》卷四,详该条。并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金形之人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性格特征为“身清廉,急心,静悍。”体质和发病特点为“能(耐)秋冬不能春夏,

  • 西藏常用中草药

    民族药著作。西藏自治区卫生局、西藏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合编。载西藏地区常见中草药367种,附彩图424幅。主要介绍药物的识别特征、生长环境、采集加工、功能主治。有汉、藏两种文字版本,1973年西藏人民出版

  • 关阴

    ①阴盛已极,不能与阳气相交的脉象。表现为寸口脉大于人迎脉的四倍。《素问·六节脏象论》:“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②病名。小便不通,由于热结下焦,气化障碍、故阴窍关闭。参见关格条。

  • 翳如丝缕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参见翳条。

  • 阴证发斑

    病证名。指发斑属于虚寒者。《阴证略例·阴证发斑》:“阴证发斑,亦出胸背,又出手足,亦稀少而微红,若作热疾投之凉药大误矣,此无根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独熏肺,传于皮肤而为斑点。但如蚊、虻、蚤、虱、咬形状,

  • 修昆仑证验

    养生类著作。清·天修子著,成书于道光丙午(1864)。本书集中阐述了作者在养生实践中自创自练的“揉法”和学得的“晒法(即日光浴)”。在“揉积论”中,认为“凡百病证皆以气血为主,通则无积,不通则积,新则

  • 内经药瀹

    书名。10卷。张骥撰。本书辑录《内经》中有关用药理论的原文,分为阴阳色气味、气运、五岁、穴化、五方、水谷、五宜、五过和药制共九类,分别予以集注,并加按语说明。1923年成都义生堂刊印发行。

  • 肿病

    病名。身面皆肿的病证。出《小儿药证直诀》卷上。其病机是“肾热传于膀胱,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参见小儿浮肿条。

  • 热胜则肿

    指阳热偏胜出现局部肿痛的现象。热郁于肌肤腠理,气血壅塞,热盛则血聚成脓,表现红肿热痛,故疮疡属热者必红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王冰注:“热胜则阳气内郁,故洪肿暴作,甚则荣气

  • 瞤瘛

    指肌肉或眼胞跳动,伴有抽掣的症状。《素问·气交变大论》:“肉瞤瘛。”《素问·至真要大论》:“目乃瞤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