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方。川芎、乌药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蜡茶清调服。治因气所触,气厥头痛,心腹胀满,呕吐酸水,头目昏眩。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为砂仁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官阶从七品。
【介绍】:见秦之桢条。
证名。泛指妊娠期之咽喉疼痛。认为是由于孕妇阴虚火旺,胎气上冲所致。治宜养阴清热,如知母、黄柏、元参、麦冬、薄荷、黄芩等煎服,更应详审脉症,辨证施治。
①经穴名。代号KI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食宫。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3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3寸,旁开
指肝和肾有互相滋养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故云。参见肝肾同源条。
病名。见《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即猴狲疳。见该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即珍珠散第一方,见珍珠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