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症大小合参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经穴名,代号SI7。出《灵枢·经脉》。属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之络穴。位于前臂伸侧,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距阳谷穴5寸处。一说“去养老一寸七分”(《针灸集成》)。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桡侧有前臂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系用相应脏腑的功能而命名者。《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传导廓即天廓,天廓属肺,肺与大肠为表里,大肠为传导之官,故又名焉。”详天廓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之药材名,详该条。
《医学入门》卷六方。熟地黄五钱,白芍药、知母各三钱,升麻、干姜各二钱,甘草一钱。为末,粥和丸。治久病大肠气泄。
证名。指饮食不节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医宗必读·心痛》:“食积则饱闷,噫气如败卵,得食则甚,香砂枳术丸加神粬、莪术。”《医学从众录·心痛》:“食痛,食积停滞,嗳腐吞酸,恶食腹满,其痛
【介绍】:见许佐廷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即玉龙鞭,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蚰蜓黄者,喉中似噎,喘息不调,四肢疼闷,言语不正,水米难下,若颊内有青脉出口角,手足乱动,冷者难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身体凉冷,舌上黑脉,及两颊有青
医书。旧题汉·华佗撰。为《中藏经》附录部分。内照即从色、脉、症的反映来鉴察内脏的病变。全书共6篇,首篇仅列四时平脉之名而无论;二至五篇列论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的病脉、病症和选用药物;第六篇辨色、脉、症死候
①同心热,详该条。②心脉的病变。心主身之血脉,心有热,可使血逆于上,致上盛而下虚,下虚则生脉痿。《素问·痿论》:“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