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李含光

李含光

【生卒】:682~769年

【介绍】:

唐代本草学家。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博览群书,而以医名。撰有《本草音义》2卷。

猜你喜欢

  • 芝麻响铃铃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 鸠尾骨

    骨名。又名蔽心骨、、心坎骨、护心软骨。即胸骨剑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鸠尾者,即蔽心骨也。其质系脆骨,在胸骨之下岐骨之间。”

  • 楼全善

    【介绍】:见楼英条。

  • 三秽液毒

    古痘疮的病因学名称。出宋·陈文中《痘疹方论》,所指有三:①五脏六腑秽液之毒,发为水泡疮;②皮膜筋肉秽液之毒,发为浓水泡疮;③气血骨髓秽液之毒,发为脓血水泡疮,三毒既出,则发为疹痘疮。

  • 产后玉门不敛

    见清·沈明宗《医征女科》。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 北极

    北方之极,与南极相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朝北极。”

  • 六经渴

    指伤寒六经病所见之渴症。《卫生宝鉴》卷十二:“辨六经渴并治法。太阳渴,脉浮无汗者,五苓、滑石之类。阳明渴,脉长有汗者,白虎、凉膈之类。少阳渴,脉弦而呕者,小柴胡加瓜蒌根也。太阴渴,脉细不欲饮水,纵饮唯

  • 胡石壁

    【介绍】:见胡大卿条。

  • 自灸

    即天灸,见该条。

  • 金匮玉函经二注

    书名。22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名为“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在自序中宣扬“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