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材手册》。为海桐皮之别名,详该条。
指本经罹病即在本经的循行路线上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本经选穴法。本法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所谓“按其所以之经以调之”。亦为后世医家所重视。《针灸问对》:“病随经所在,穴随经所取,庶得随时应变之理。”又
病证名。赵献可《邯郸遗稿》:“胎前呃逆不已,此乃气不顺也,以紫苏饮加苏子、茯苓、半夏、姜汁治之。然亦有胎死腹中,冷气侵蒸而作呃者,宜下其胎,则呃自愈矣。”
病证名。指咳嗽声音嘶嗄。多因热嗽、冷热嗽久延所致。《不居集》卷十五:“失音嗽。有热嗽失音咽疼,多进冷剂而声愈不出者,宜以生姜汁调消风散,少少进之,或只一味姜汁亦可。冷热嗽后失音者尤宜。嗽而失音者,非独
经穴分类名。见《针经指南》。又称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等。是四肢上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即脾经的公孙(通冲脉)、心包经的内关(通阴维脉)、小肠经的后溪(通督脉)、膀胱经的申脉(通阳蹻脉)、胆经的足
证名。指喜笑不能自制之症。出《灵枢·经脉》。又称多喜。简称喜。多因心火偏亢,痰热壅盛所致。治宜逐痰降火,定志安神。可用烧盐煎汤或二陈汤探吐,并服黄连解毒汤、定志丸等方。亦有因肾亏肝旺而致。《张氏医通》
①阴阳之乱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风客淫气,精乃亡。”全元起注:“淫气者,阴阳之乱气。”②淫作动词用。指正气或邪气的浸淫流溢。《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王冰注:“胃散谷
【介绍】:见胡大卿条。
小儿推拿方法。出《幼科铁镜》。又名推攒竹。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保赤推拿法》:“先从眉心向额上,推二十四数。谓之开天门。”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用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假蒟之别名,详该条。